智能軟件工程與感知決策系統實驗室成立于2004年。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軟件工程技術、計算機視覺、智能感知與決策系統。現擁有科研人員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9人,碩士生導師11人。近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山西省-中科院科技合作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以及其他省部級科研課題30餘項、橫向項目60餘項,累計進款2000餘萬元。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與山西省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精英數智、百信科技、長河科技等企業以及西山煤電、華晉焦煤大型煤礦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累計發表SCI、EI論文50餘篇,中文核心論文150餘篇;出版專著8部、教材10部、授權發明專利8項,登記軟件著作權50餘項。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山西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太原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實驗室獨立研究及與企業聯合研究成果如煤礦安全生産綜合監測監控系統、煤礦安全生産應急救援系統、煤礦測控管一體化平台、煤礦監控數據統一接入平台、煤礦井下精确定位系統、煤礦生産污水處理信息化平台、智能制造MES、智能無損檢測技術及裝備、校園人臉識别門禁系統、高校師生健康天天報數據平台、科技計劃輔助驗收平台、太原市委組織部黨員管理平台等,得到了衆多企事業單位的應用,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研究方向之一:智能軟件工程技術
該研究方向圍繞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實際需求,主要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賦能軟件生命周期全過程,利用智能化技術改進軟件工程的模型、技術,并對軟件工程的技術和理論進行拓展,同時,研究如何構建具有知識學習、知識圖譜、環境認知與問題推理等類人智能特征和智能行為的軟件系統的開發方法。
研究方向之二:計算機視覺
該研究方向圍繞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實際需求,圍繞視頻圖像處理、圖像分析與理解特征提取與識别、圖像融合與拼接、複雜場景下動作識别、三維物體檢索、視覺感知、視覺定位與三維重建等相關理論與關鍵技術展開研究,為智慧交通、智能制造和工業制造2025等領域提供新理論、新技術。
研究方向之三:智能感知與決策系統
該研究方向圍繞我國裝備制造業與區域經濟轉型發展實際需求,研究面向感知決策問題的信息處理理論、機器學習理論和優化方法,智能采集、處理、分析符合人類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視覺等感知信息智能處理與信息智能決策技術,并建設和發展多學科多模态交叉的智能感知與決策系統。